
“精液检查无精子,是不是就没希望了?”不少男性不育患者在拿到报告时陷入恐慌。其实,通过生殖内分泌检测,可初步判断无精症是“睾丸本身问题”还是“下丘脑-垂体病变”,甚至部分患者通过治疗能恢复精子生成。
无精症患者必查:血清FSH,判断睾丸生精功能的“金标准”
-
FSH升高(>15IU/L):提示睾丸生精障碍
血清卵泡刺激素(FSH)由垂体分泌,作用是促进睾丸生精小管发育和精子生成。若FSH显著升高(>15IU/L),通常提示睾丸生精功能衰竭(如先天性无睾症、克氏综合征),这类患者睾丸体积多<6ml,活检可能发现曲细精管萎缩,预后较差,建议考虑供精人工授精。
-
FSH正常或降低:警惕“垂体性无精症”
若FSH正常(1.5-12.4IU/L)但无精子,可能是梗阻性无精症(如输精管缺如、附睾炎后遗症);若FSH降低(<1.5IU/L),需排查下丘脑-垂体疾病(如垂体瘤、 Kallmann综合征),这类患者睾酮(T)通常也降低(<9.45nmol/L),通过促性腺激素治疗(如HCG+FSH),约30%患者可恢复生精功能。
睾酮(T):反映睾丸间质细胞功能,影响勃起与生精
-
T降低(<9.45nmol/L):可能导致性欲减退、精子减少
睾酮由睾丸间质细胞分泌,正常成年男性T水平为9.45-37.45nmol/L。若T降低,可能出现勃起功能障碍、胡须减少、乳房发育等症状,同时影响精子生成。需进一步做“HCG刺激试验”:肌肉注射HCG 5000IU,72-96小时后测T,若T升高<50%,提示间质细胞功能衰竭;若升高>50%,可能是垂体功能低下,可通过激素替代治疗改善。
-
T正常但无精:需排查“唯支持细胞综合征”
部分患者T正常、FSH升高,精液中无精子,但睾丸体积正常(>12ml),可能是“唯支持细胞综合征”(生精细胞完全缺失),需通过睾丸活检确诊,此类患者药物治疗无效,建议领养或供精辅助生殖。
3类特殊情况:这些患者需要做“激发试验”!
-
HCG刺激试验:鉴别睾丸 vs 垂体问题
适用于T降低、FSH正常的患者,通过注射HCG后T的变化,判断病变部位:
- 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(睾丸本身异常):刺激后T升高<50%;
- 继发性性腺功能减退(垂体异常):刺激后T升高>50%。
-
LHRH刺激试验:评估垂体储备功能
静脉注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(LHRH)后,若LH、FSH无明显升高(<2倍),提示垂体功能衰竭;若延迟升高(60-90分钟达峰值),可能是下丘脑病变(如Kallmann综合征)。
-
染色体检查:排除遗传因素
无精症患者中约15%存在染色体异常,如“克氏综合征”(47,XXY)、Y染色体微缺失(AZF区域缺失)。若染色体异常,可能遗传给下一代,需通过第三代试管婴儿(PGD)筛选健康胚胎。
男性无精症病因复杂,生殖内分泌检测是重要的“第一步”,但不能仅凭单一指标诊断。建议选择设有“生殖医学中心”的三甲医院,检查前禁欲3-7天(避免精液检查误差),同时告知医生既往病史(如腮腺炎、隐睾手术史)。若检测结果异常,需结合睾丸超声、染色体核型分析等进一步检查,切勿轻信“偏方”或盲目用药,科学诊疗才能提高生育希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