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“听说促排卵药会把卵子‘提前用完’,导致卵巢早衰?”“打促排卵针后腹胀难忍,是不是副作用?”面对促排卵治疗,许多患者既期待又担忧,生怕药物对卵巢造成不可逆伤害。事实上,促排卵药物的副作用确实存在,但只要科学使用、严密监测,就能有效规避风险。
促排卵药物会导致卵巢早衰吗?
答案是否定的。正常女性每个月经周期会有多个卵泡同时发育,但仅1个优势卵泡成熟排出,其余卵泡自然凋亡。促排卵药物的作用是“拯救”这些原本会凋亡的卵泡,使其同步发育,而非“透支”未来的卵泡储备。临床研究表明,规范使用促排卵药物不会加速卵巢衰老,也不会导致卵巢早衰。
为什么会有“卵巢早衰”的传言?
促排卵药物的常见副作用及规避方法
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(OHSS)
- 症状:轻度表现为腹胀、恶心、卵巢增大(<5cm);重度可出现腹水、胸水、血栓、肝肾功能损伤,甚至危及生命。
- 高危人群:PCOS患者、年轻(<30岁)、瘦小女性、对促排卵药物敏感者。
- 预防措施:
- 选择合适药物:PCOS患者优先用温和的来曲唑,避免大
剂量HMG;
- 个体化用药:根据卵巢储备(如AMH、AFC)调整Gn剂量,避免“一刀切”;
- 严密监测:用药期间通过B超监测卵泡数量(单侧卵泡≤12个)和雌激素水平(E2<5000pg/ml),一旦超标及时停药或取消周期;
- 饮食调整:轻度OHSS可多喝水(每日2000-3000ml)、补充高蛋白(如鸡蛋、牛奶),避免剧烈运动。
多胎妊娠
- 风险:口服药物多胎率约3%-10%,注射Gn可达20%-30%,多胎妊娠易导致流产、早产、妊娠高血压等并发症。
- 预防措施:
- 控制卵泡数量:促排卵目标为1-2个成熟卵泡(直径18-22mm),若超过3个,建议取消本周期受孕;
- 必要时减胎:若已妊娠多胎(≥3胎),需在医生评估后进行减胎术,降低母婴风险。
其他常见副作用
-
内分泌紊乱:如月经不调、乳房胀痛,多为暂时性,停药后可恢复;
-
胃肠道反应:恶心、呕吐等,可通过饭后服药或服用维生素B6缓解;
-
情绪波动:少数患者出现焦虑、失眠,需家人支持和心理疏导。
如何安全使用促排卵药物?
-
选择正规医疗机构:避免去无资质的“私立诊所”或自行网购药物,确保用药方案由生殖专科医生制定。
-
严格遵循监测流程:
- 月经第2-3天:查基础性激素(FSH、LH、E2)和AMH,评估卵巢储备;
- 月经第10天起:每2-3天B超监测卵泡大小和数量,调整用药剂量;
- 卵泡成熟后:注射HCG并指导同房时间,同房后14天检测是否妊娠。
-
及时沟通身体反应:用药期间若出现严重腹胀、呼吸困难、少尿等症状,立即联系医生,警惕OHSS发生。
促排卵药物的副作用并非不可避免,关键在于“规范”二字。与其因恐惧副作用而拒绝治疗,不如选择正规医院,让医生根据你的卵巢功能、年龄等制定个体化方案,并通过严密监测将风险降到最低。记住,卵巢早衰的说法缺乏科学依据,但不规范用药确实可能带来危害。如果你正在考虑促排卵治疗,先到生殖中心进行全面评估,让专业团队为你的安全和好孕负责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