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“我促排卵后肚子突然剧烈疼痛,是不是卵巢扭转了?”在生殖中心门诊,常有患者因促排卵后突发腹痛前来急诊。卵巢扭转和破裂是促排卵治疗中罕见但严重的并发症,一旦发生可能危及卵巢功能甚至生命。多次促排卵后卵巢变大,为何会出现这些风险?如何提前预防和应对?
卵巢扭转与破裂:促排卵后的“隐形杀手”
卵巢扭转和破裂的发生与促排卵后卵巢形态改变密切相关。促排卵药物会刺激多个卵泡同时发育,导致卵巢体积显著增大(正常卵巢约4×3×1cm,促排卵后可增大至10cm以上),质地变软,活动度增加。此时,卵巢容易因体位突然变化(如快速转身、剧烈运动)或腹压增加(如咳嗽、便秘)而发生扭转,或因卵泡过度生长、内压升高而破裂。
卵巢扭转:表现为突然发作的一侧下腹部剧烈疼痛,可伴有恶心、呕吐、头晕,严重时出现休克。若扭转时间超过6小时,卵巢血流受阻,可能导致卵巢坏死,需紧急手术治疗。
卵巢破裂:多发生在取卵后或排卵后,表现为下腹部隐痛或撕裂样疼痛,伴少量阴道出血或盆腔积液。轻度破裂可自行愈合,严重者需手术止血。
哪些人属于高危人群?
-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(OHSS)患者:OHSS是促排卵最常见的并发症,轻度表现为腹胀、腹水,重度可出现卵巢直径>12cm、胸水、血栓等。OHSS患者卵巢极度增大,扭转和破裂风险显著升高。
- 多胎妊娠者:促排卵后多胎妊娠(尤其是三胎及以上)会进一步增加卵巢负担,提升并发症风险。
- 既往卵巢手术史者:卵巢囊肿剥除术、巧克力囊肿手术等可能导致卵巢与周围组织粘连,影响卵巢活动度,增加扭转概率。
- 促排卵后剧烈活动者:取卵后或排卵后立即进行跑步、跳跃等剧烈运动,易诱发卵巢扭转。
如何预防促排卵后卵巢并发症?
- 规范控制卵泡数量:医生会根据患者年龄、体重、卵巢功能调整药物剂量,避免卵泡过多(一般控制在10-15个)。若出现OHSS高危倾向(如雌激素>3000pg/ml、卵泡>20个),可取消本周期取卵或进行全胚冷冻,待卵巢恢复后再移植。
- 取卵后注意休息:取卵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活动,1周内不提重物、不弯腰、不快速转身,减少卵巢扭转风险。
- 警惕异常症状:促排卵后若出现以下情况,需立即就医:
- 突发单侧下腹痛,伴恶心呕吐;
- 腹胀加重,尿量减少(每天<1000ml);
- 头晕、心慌、呼吸困难(提示内出血或胸水)。
- 饮食与生活管理:促排卵期间低盐高蛋白饮食(如鸡蛋、瘦肉、蛋白粉),避免便秘;穿着宽松衣物,避免腹部受压。
并发症后的卵巢功能还能恢复吗?
轻度卵巢扭转或破裂,若及时治疗(如扭转复位术、破裂修补术),卵巢功能通常可恢复正常。但如果延误治疗导致卵巢坏死,可能需要切除患侧卵巢,影响生育储备。因此,早期识别、及时就医是关键。
卵巢扭转和破裂虽是促排卵的严重并发症,但通过规范治疗和科学护理可显著降低风险。如果您在促排卵期间或取卵后出现腹痛、腹胀等不适,切勿掉以轻心,
应立即前往医院急诊就诊,通过B超、血常规等检查明确诊断,避免因延误治疗造成不可逆的卵巢损伤。请务必遵循医生指导,定期监测卵巢大小和激素水平,取卵后严格遵守休息要求,守护卵巢健康与生育安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