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“我经期做B超说有卵巢囊肿,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吗?”在妇科门诊,这样的疑问很常见。B超是筛查内异症的首选方法,但检查时间选错,不仅可能白花钱,还会耽误诊断。B超查内异症,到底该在经期还是非经期做?报告上哪些描述提示内异症?
经期做B超查内异症,为什么容易“看走眼”?
-
子宫内膜脱落干扰图像
经期子宫内膜功能层剥脱,B超下表现为“内膜回声不均”“宫腔积液”,可能掩盖子宫肌层的腺肌症病灶(典型表现为“肌层光点增粗、栅栏状改变”)。
-
生理性囊肿与巧克力囊肿难区分
卵巢巧克力囊肿(内异症常见类型)在B超下呈“囊性包块,内见细密光点”,但经期可能出现生理性黄体囊肿,两者声像图相似,易混淆。
- 数据:约30%经期发现的“卵巢囊肿”为生理性,月经干净后会自行消失(2025年《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》)。
-
盆腔充血放大“假阳性”
经期盆腔静脉充血,B超可能误判为“盆腔积液”或“输卵管积水”,而内异症导致的盆腔粘连、结节等细节则显示不清。
B超检查的“黄金窗口”:月经干净后3-5天,阴超比腹超更精准
✅ 最佳时间:月经干净后3-5天,此时:
- 子宫内膜厚度约4-5mm,清晰显示肌层及卵巢结构;
- 生理性囊肿已消退,巧克力囊肿、腺肌症等病灶更典型。
✅ 首选检查方式:阴道B超
相比腹部B超,阴超探头距离盆腔更近,能发现5mm以下的微小病灶,尤其适合:
- 卵巢巧克力囊肿:明确囊肿大小(>3cm需警惕)、囊壁厚度、内部回声(细密光点为典型特征);
- 子宫腺肌症:观察肌层回声是否均匀,有无“肌层内小囊腔”;
- 盆腔异位结节:如子宫直肠陷凹、骶韧带处的低回声结节。
⚠️ 注意:无性生活女性或阴道出血时(如经期)需做腹部B超,检查前需憋尿使膀胱充盈。
B超报告上的“内异症信号”,你能看懂吗?
拿到报告后,重点关注以下描述:
- 卵巢巧克力囊肿
- 典型表现:“左侧卵巢可见5.2cm×4.8cm囊性包块,边界清,内充满细密点状回声,CDFI:囊壁可见血流信号”。
- 需警惕:若囊壁增厚、回声不均,或合并“分隔”,可能提示囊肿破裂或恶变风险。
- 子宫腺肌症
- 典型表现:“子宫增大,肌层回声不均,前壁可见散在小无回声区,内膜线居中”。
- 伴随症状:多数患者合并痛经、月经量多,子宫质地较硬(妇科检查可触及)。
- 盆腔异位结节
B超正常就一定不是内异症吗?警惕“隐形病灶”
约15%-20%的内异症患者B超无明显异常(如腹膜型内异症),此时需结合症状+腹腔镜检查确诊。
B超是内异症筛查的重要手段,但检查时间和方式直接影响结果准确性。建议怀疑内异症的女性,在月经干净后3-5天优先选择阴道B超,若报告提示“卵巢囊性包块、肌层回声不均”或症状典型(如进行性痛经),需进一步做腹腔镜检查明确诊断。切勿仅凭一次经期B超结果自行判断病情,及时就医、规范检查才是关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