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“每次来月经都痛到打滚,B超查出卵巢有个囊肿,医生说可能是内异症,建议做腹腔镜,但我怕手术,有没有其他办法能确诊和治疗?”
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和治疗并非“一刀切”,腹腔镜虽是金标准,但对于症状轻微、无创检查典型或不愿手术的患者,可通过保守方式管理。以下是关键问题解答:
哪些内异症患者可以不做腹腔镜?
症状典型+无创检查明确
- 若B超显示卵巢巧克力囊肿(直径≥3cm,毛玻璃样回声),结合严重痛经、CA125升高(如50-100IU/ml),可初步诊断为内异症,暂不做腹腔镜,先尝试药物治疗。
- 例如:28岁女性,痛经5年,B超发现左卵巢6cm巧囊,CA125 80IU/ml,无不孕需求,可先口服短效避孕药或GnRH-a,定期复查囊肿大小。
无症状或轻症患者
- 部分患者因体检发现卵巢小囊肿(<3cm),无明显痛经或不孕,可定期随访B超,观察囊肿变化,无需立即手术。
近绝经期女性
- 绝经后内异症病灶多逐渐萎缩,若症状轻微(如轻微盆腔痛),可通过止痛药或激素治疗缓解,避免手术风险。
无创检查如何替代腹腔镜初步诊断?
B超+症状+妇科检查
- 典型表现:
- B超:卵巢巧囊(圆形/椭圆形,囊壁厚、粗糙,内有细小光点);子宫腺肌症(子宫肌层回声不均匀,伴痛经)。
- 症状: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,月经前后出现腹泻、便秘(直肠刺激征)。
- 妇科检查:子宫后倾固定,后穹窿触及触痛结节,附件区扪及粘连性肿块。
- 案例:32岁女性,痛经3年,B超提示右卵巢4cm巧囊,三合诊发现后穹窿2个触痛结节,可初步诊断为内异症,给予GnRH-a治疗3个月后复查。
CA125动态监测
- 内异症患者CA125升高多为轻度(<100IU/ml),若治疗后下降,提示病情改善;若持续升高或骤升,需警惕恶变或病灶进展,此时建议腹腔镜检查。
不想手术,药物治疗能控制内异症吗?
对于暂不适合或拒绝手术的患者,药物治疗可缓解症状、抑制病灶生长:
非甾体抗炎药(NSAIDs)
- 如布洛芬、吲哚美辛,用于缓解痛经和盆腔痛,需注意胃肠道副作用。
激素类药物
- 短效避孕药:如屈螺酮炔雌醇片,通过抑制排卵减少异位内膜出血,适用于轻症患者。
- GnRH-a:如亮丙瑞林,可暂时“停经”,使异位病灶萎缩,疗程3-6个月,副作用为潮热、骨量丢失(可反向添加雌激素缓解)。
- 地屈孕酮:持续抑制异位内膜增殖,缓解疼痛,适合长期维持治疗。
中医治疗
- 以活血化瘀为核心,如桂枝茯苓丸、少腹逐瘀汤,可改善盆腔血液循环,减轻痛经,但需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。
什么情况下必须“妥协”做腹腔镜?
若出现以下情况,即使害怕手术也应尽早接受腹腔镜:
- 囊肿直径≥5cm:巧囊过大易破裂或扭转,引发急腹症。
- 药物治疗无效:连续用药6个月,痛经、囊肿无改善,或CA125持续升高。
- 合并不孕:内异症导致不孕时,腹腔镜可清除病灶、分离粘连,提高自然受孕率(术后1年内怀孕率最高)。
- 疑似恶变:囊肿短期内迅速增大,CA125>200IU/ml,B超提示囊壁乳头状突起,需通过腹腔镜活检排除卵巢癌。
腹腔镜手术的“性价比”如何?
内异症治疗需个体化,若症状轻微且无创检查典型,可先尝试药物保守治疗;但若出现囊肿过大、不孕或疑似恶变,切勿因害怕手术延误病情。建议到正规医院妇科就诊,由医生评估是否需要腹腔镜检查,避免盲目拒绝或过度治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