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“促排卵要打多少针?取卵会不会很痛?”这是很多女性对试管婴儿最担心的问题。事实上,促排卵和取卵是试管婴儿的核心步骤,虽然过程涉及药物注射和微创手术,但通过合理方案和规范操作,可最大限度减轻不适。
促排卵:让卵子“批量成熟”的科学方法
- 促排卵原理
自然周期中女性每月仅1个卵泡成熟,试管婴儿需获取多个卵子以提高成功率,因此需用促排卵药物(如促卵泡激素FSH)刺激卵巢,使多个窦卵泡同步发育。
- 促排卵药物类型
- 进口药物:果纳芬(重组人促卵泡激素)、普丽康(重组促卵泡激素β),纯度高、副作用小,需皮下注射;
- 国产药物:尿促性素(HMG),含FSH和LH,价格较低,需肌肉注射;
- 辅助用药:克罗米芬(口服,适用于轻度卵巢功能减退)、拮抗剂(如思则凯,防止卵泡提前排卵)。
- 促排卵方案:个体化定制是关键
- 长方案:适用于卵巢功能良好者(AMH≥2ng/ml),月经第21天注射降调节药物(如达菲林),2周后开始促排卵,总用药约10-12天;
- 拮抗剂方案:适用于卵巢功能中等或多囊卵巢综合征(PCOS)患者,月经第2天直接促排卵,卵泡直径达12mm时加用拮抗剂,周期约8-10天;
- 微刺激方案:适用于卵巢功能较差(AMH<1ng/ml)或高龄女性,用小剂量促排卵药物(如克罗米芬+少量HMG),减少对卵巢的刺激。
- 促排卵期间的监测与调整
-
B超监测:每2-3天做一次阴道B超,观察卵泡数量及大小(目标卵泡直径18-22mm);
-
激素监测:同步抽血查雌激素(E2),当E2水平与卵泡数量匹配(每个成熟卵泡对应E2约200-300pg/ml)时,提示卵泡发育成熟;
-
用药调整:若卵泡生长缓慢,增加促排卵药物剂量;若卵泡过多(>15个),减少剂量并密切监测,预防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(OHSS)。
取卵:微创技术下的“卵子采集”
- 取卵前准备
- 注射夜针:卵泡成熟后,医生会安排注射“夜针”(HCG或艾泽),促进卵子最终成熟,注射时间精确到分钟(如晚上8点注射,次日上午8点取卵);
- 术前禁食禁水:取卵前8小时禁食、4小时禁水,避免麻醉时呕吐引起窒息;
- 心理准备:取卵可选择静脉麻醉(“无痛取卵”),手术过程无疼痛感,无需过度紧张。
- 取卵手术过程
- 麻醉:麻醉师通过静脉注射丙泊酚,患者30秒内进入睡眠状态,全程监测心率、血压;
- 穿刺取卵:在阴道B超引导下,取卵针经阴道穹窿刺入卵巢,负压吸引卵泡液(内含卵子),整个过程约10-20分钟;
- 卵子收集:实验室人员在显微镜下从卵泡液中挑出卵子,放入37℃培养箱中培养。
- 取卵后注意事项
-
休息与观察:术后在观察室休息1-2小时,无头晕、腹痛、阴道出血等症状即可离院;
-
饮食调理:多吃高蛋白食物(如鸡蛋、牛奶、鱼)、利尿食物(冬瓜汤、西瓜),避免辛辣、生冷食物,预防腹水;
-
活动限制:取卵后3天内避免剧烈运动、盆浴及性生活,轻微腹胀属正常,若出现严重腹胀、尿量减少(<500ml/天)、呼吸困难,需立即就医(警惕OHSS);
-
用药指导:遵医嘱服用抗生素(如头孢类)预防感染,无需卧床不动,适当散步可促进血液循环。
促排卵与取卵的常见问题解答
-
促排卵会导致卵巢早衰吗?
不会。女性出生时卵巢约有100-200万个卵泡,自然周期中99%的卵泡会“闭锁”(退化),促排卵只是将原本会闭锁的卵泡利用药物“唤醒”,不会消耗卵巢储备,更不会导致早衰。
-
取卵后多久可以移植胚胎?
- 鲜胚移植:若取卵数<10个、无OHSS风险、子宫内膜厚度≥8mm,可在取卵后3-5天移植(卵裂胚或囊胚);
- 冻胚移植:若取卵数多(>15个)、有OHSS风险或子宫内膜条件差(如薄型内膜、息肉),需将胚胎冷冻,待2-3个月后身体恢复再移植。
-
取卵数量越多,成功率越高吗?
不是。取卵数量与成功率呈“倒U型”关系:理想取卵数为8-15个,过少(<5个)可能无优质胚胎,过多(>20个)会增加OHSS风险,且卵子质量可能下降(如染色体异常率升高)。
促排卵和取卵是试管婴儿的关键环节,方案选择、用药剂量及术后护理均需严格遵循医生指导。建议选择正规生殖中心,与医生充分沟通自身情况(如过敏史、既往手术史),切勿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轻信“偏方”。如有任何不适,及时联系主治医生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