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“每次月经都提前5-7天,量还少,是不是黄体功能不足?”“之前怀孕2个月胎停,医生说可能是孕酮低,需要查黄体功能吗?” 很多女性对“黄体功能不足”一知半解,甚至不知道该做什么检查。
出现这3种表现,警惕黄体功能不足!
黄体功能不足的症状很“隐蔽”,部分人甚至没有明显不适,但备孕或怀孕后问题会凸显,以下信号需注意:
月经“悄悄”变短
正常月经周期28-35天,黄体功能不足者常<25天,比如原本30天来一次,现在22-23天就来,且经前可能有少量褐色分泌物(内膜提前脱落)。
备孕困难或反复流产
- 难怀孕:孕激素不足导致子宫内膜“不达标”,受精卵着床失败;
- 早期流产:怀孕后孕酮<15ng/ml,可能出现阴道出血、腹痛,甚至胎停(尤其孕6-8周,黄体向胎盘“交接”的关键期)。
基础体温“双相不典型”
每天早上醒来不活动测体温(基础体温),正常黄体期高温相(排卵后)应持续12-16天,体温上升幅度≥0.3℃;若高温期<11天、上升缓慢(3天以上才达高峰)或幅度<0.3℃,可能是黄体功能不足。
确诊黄体功能不足,这4项检查最常用!
基础体温(BBT)测定:最简单的“初筛工具”
- 方法:每天晨起静躺5分钟后测舌下体温,记录成曲线。
- 判断标准:高温相持续≤11天、上升幅度<0.3℃,或高温期中间有“陷落”(体温突然下降),提示黄体功能不足。
- 注意:需连续测2-3个月经周期,避免熬夜、感冒等干扰因素。
孕酮测定:判断黄体功能的“金标准”之一
- 检查时间:月经周期第21-23天(若周期短,在排卵后7天左右),此时是黄体分泌孕激素的高峰期。
- 参考值:正常黄体期孕酮≥15ng/ml;<10ng/ml提示黄体功能不足;<5ng/ml可能无排卵。
- 注意:单次孕酮低不能确诊,需结合月经周期、基础体温等综合判断。
子宫内膜活检:“金标准”级检查
- 检查时间:月经来潮前1-3天(或预计月经前1-2天),取少量子宫内膜组织送检。
- 判断标准:若内膜分泌反应比实际周期落后≥2天(如月经第26天,内膜仍停留在第24天的状态),可确诊黄体功能不足。
- 适合人群:反复流产、备孕多年不孕者,可明确内膜与孕激素的匹配度。
B超监测排卵+黄体期
检查前必看:避开3个“坑”,结果更准确!
-
别在月经刚结束或经期检查孕酮
孕酮在月经周期中波动大:卵泡期(月经第1-14天)极低,黄体期(排卵后)达高峰。若在月经第5天查孕酮,结果低是正常的,别误诊!
-
基础体温别“边测边玩手机”
测基础体温前需保证6-8小时睡眠,醒来后不说话、不动、不玩手机,直接测体温,否则会导致体温偏高,影响判断。
-
内膜活检避开“特殊时期”
月经来潮后或怀孕后不能做内膜活检,前者内膜已脱落,后者可能导致流产。检查前需确认未怀孕,且3天内避免性生活。
拿到报告后:这3种情况需及时干预!
-
孕酮<10ng/ml+月经周期<25天:无论是否备孕,都需在医生指导下补充孕激素(如月经后半周期吃地屈孕酮),避免长期月经紊乱引发贫血。
-
备孕1年未孕+内膜活检异常:可能存在“黄体-内膜功能不匹配”,需结合促排卵治疗(如克罗米芬)+孕激素支持,改善内膜容受性。
-
反复流产(≥2次)+孕酮<15ng/ml:建议下次怀孕后立即查孕酮,在医生指导下用黄体酮保胎至孕12周,降低流产风险。
黄体功能不足的检查和诊断需要专业医生判断,如果你有月经异常、不孕或流产史,建议尽早到正规医院妇科或生殖科就诊,通过“症状+检查+病史”综合评估。切勿仅凭一次孕酮低就自行吃黄体酮,也不要因“检查麻烦”而拖延,早发现、早干预,才能让黄体功能“满血复活”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