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“我的囊胚内细胞团是B级,会影响宝宝健康吗?”这是许多患者拿到胚胎报告后的担忧。内细胞团作为形成胎儿的关键结构,其评级(A/B/C)是判断囊胚质量的核心指标之一。第五天囊胚的A级和B级内细胞团究竟有何差异?是否会影响胎儿发育?
根据Gardner评分系统,内细胞团(ICM)A级定义为“细胞数目多、排列紧密”,B级为“细胞数目少、排列松散”,C级则为“细胞数目极少”。在第五天囊胚中,A级内细胞团意味着胚胎已完成高效的细胞增殖,为后续胎儿器官分化奠定基础;B级虽细胞数量较少,但仍具备正常发育潜能,仅在着床后的早期胚胎发育速度可能略慢于A级。
临床研究表明,内细胞团A级的囊胚着床后,HCG翻倍速度和胎芽出现时间通常早于B级,但两者的胎儿畸形率无统计学差异。例如,4AA(A级ICM)和4BA(B级ICM)囊胚的活产率分别约为62%和58%,主要差异体现在着床成功率,而非胎儿健康风险。值得注意的是,B级内细胞团囊胚若滋养层细胞评分较高(如4AB),其整体潜能可能优于A级内细
胞团但滋养层较差的囊胚(如4AC)。
对于患者而言,无需因内细胞团B级过度焦虑。年龄较轻、子宫环境良好的患者,B级内细胞团囊胚仍有较高的成功概率;反复移植失败或高龄患者,则建议优先选择A级内细胞团囊胚以提高效率。此外,囊胚的染色体异常风险与内细胞团评级无直接关联,必要时可通过PGT-A检测进一步筛选。
内细胞团评级仅反映胚胎形态学特征,不能完全等同于胎儿健康。患者应理性看待评分结果,遵循医生建议选择移植方案,并在孕期定期进行产检,以确保母婴安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