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,疫苗是帮助宝宝抵御乙肝、结核病等严重传染病的“保护伞”。
一、新生儿必须接种的两种疫苗
1. 乙肝疫苗(第一针)
- 接种时间:出生后24小时内,越早越好(若母亲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,需在12小时内接种,同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)。
- 作用: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,避免慢性肝炎、肝硬化甚至肝癌。
- 接种方式: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,共需接种3针(0、1、6月龄各1针)。
2. 卡介苗
二、新生儿疫苗接种时间表(0-6月龄核心疫苗)
疫苗名称 |
接种时间 |
剂次 |
预防疾病 |
备注 |
乙肝疫苗 |
出生24小时内、1月、6月 |
3剂 |
乙型肝炎 |
母亲乙肝阳性需加打免疫球蛋白 |
卡介苗 |
出生24小时-2月龄 |
1剂 |
结核病 |
接种后局部会形成脓疱结痂 |
脊灰灭活疫苗(IPV) |
2月龄、3月龄 |
2剂 |
脊髓灰质炎(小儿麻痹症) |
4月龄、4周岁需口服滴剂 |
百白破疫苗 |
3月龄、4月龄、5月龄 |
3剂 |
百日咳、白喉、破伤风 |
18月龄需加强1剂 |
麻腮风疫苗 |
8月龄 |
1剂 |
麻疹、腮腺炎、风疹 |
18月龄加强1剂 |
三、疫苗接种后常见反应及处理
1. 局部反应
- 卡介苗:接种后2-3周,局部出现红肿、脓疱,随后结痂(俗称“卡疤”),无需特殊处理,保持干燥清洁,避免挤压。
- 乙肝疫苗:少数宝宝接种部位轻微红肿、疼痛,1-2天自行消退,可冷敷缓解。
2. 全身反应
- 低热:接种后1-2天内可能出现37.5℃以下低热,多喝水、休息即可,无需用药;若超过38.5℃,可遵医嘱服用对乙酰氨基酚。
- 轻微腹泻、哭闹:一般1-2天缓解,注意观察宝宝精神状态,若持续烦躁或拒奶需就医。
3. 异常反应(罕见)
如高热不退(>39℃)、抽搐、严重皮疹、接种部位化脓感染等,需立即就医,并报告接种单位。
四、疫苗接种禁忌和注意事项
1. 暂缓接种的情况
- 宝宝体温>37.5℃或患急性疾病(如肺炎、腹泻);
- 严重湿疹、皮肤感染或过敏体质(需医生评估后决定);
- 早产儿体重<2.5kg或严重脏器畸形(待身体状况稳定后补种)。
2. 绝对禁忌
- 对疫苗成分过敏(如乙肝疫苗含酵母,对酵母过敏者禁用);
- 患严重免疫缺陷病(如先天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);
- 卡介苗禁用于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者或患湿疹、皮肤病的宝宝。
3. 接种前准备
五、一类疫苗vs二类疫苗,怎么选?
1. 一类疫苗(免费)
国家强制接种,包括乙肝疫苗、卡介苗、脊灰疫苗等,覆盖结核病、乙肝等严重传染病,家长必须按时带宝宝完成。
2. 二类疫苗(自费)
自愿选择,如五联疫苗(预防百日咳、白喉、破伤风、脊灰、流感嗜血杆菌)、肺炎疫苗、轮状病毒疫苗等。建议优先接种:
-
五联疫苗:可减少接种次数(从12针减少到4针),降低宝宝痛苦和不良反应风险;
-
13价肺炎疫苗:预防肺炎球菌感染(婴幼儿肺炎、脑膜炎的主要病因);
-
轮状病毒疫苗:预防秋季腹泻(6月龄-2岁宝宝高发)。
六、家长常见疑问解答
-
“宝宝黄疸没退能打疫苗吗?”
生理性黄疸(胆红素<12mg/dL)不影响接种;病理性黄疸需先治疗,待医生评估后补种。
-
“漏打疫苗可以补吗?”
可以。疫苗补种无时间限制,只需按照原有免疫程序完成剩余剂次,无需重新开始。
-
“进口疫苗比国产疫苗好吗?”
一类疫苗中国产与进口质量无显著差异,二类疫苗可根据家庭经济情况选择(如五联疫苗仅有进口产品)。
新生儿疫苗接种是宝宝健康的“第一道防线”,家长需严格按照《预防接种证》上的时间表按时接种,并妥善保存接种记录(入园、入学时需提供)。接种后若出现异常反应,及时联系接种单位或儿科医生。如有疫苗相关疑问,建议咨询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预防接种门诊,切勿因侥幸心理延误接种,让宝宝尽早获得全面的免疫保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