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“促排后有囊肿,还能按计划取卵做试管吗?会不会影响胚胎着床?”在试管婴儿治疗中,卵巢囊肿是常见“拦路虎”,但并非所有囊肿都会降低成功率,关键在于区分类型和及时干预。
囊肿与试管婴儿的“爱恨情仇”
促排卵是试管婴儿的重要环节,但约30%女性会出现卵巢囊肿。多数情况下,功能性囊肿不会直接影响取卵数量和质量,医生可通过B超监测避开囊肿区域穿刺取卵。但以下3种情况需特别注意:
影响试管婴儿的3类囊肿风险
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(OHSS)相关囊肿
促排药物使用不当可能引发OHSS,表现为双侧卵巢增大(直径>10cm)、大量腹水、胸水,严重时导致血栓或肝肾功能损伤。此类囊肿需暂停取卵,先通过白蛋白输注、穿刺放腹水等治疗缓解症状,待卵巢恢复后再重启周期。
持续存在的病理性囊肿
巧克力囊肿(子宫内膜异位症)、畸胎瘤等病理性囊肿会破坏卵巢组织,影响卵子质量和胚胎着床。例如,巧克力囊肿可能导致盆腔粘连,降低胚胎种植率。医生通常建议先手术剔除囊肿,术后2-3个月再进周促排。
取卵后血肿囊肿
取卵手术中穿刺可能损伤卵巢血管,形成血肿囊肿。若囊肿较小(<3cm),可自行吸收,不影响当月胚胎移植;若囊肿较大或伴有出血,需延迟移植,待B超确认囊肿稳定后再进行冻胚移植。
提高试管成功率的4个实用建议
促排前评估卵巢储备:通过AMH(抗苗勒氏管激素)和基础窦卵泡数(AFC)预测卵巢反应,医生会调整药物剂量(如减少促性腺激素用量),降低囊肿发生风险。
取卵后积极监测:取卵后3天、7天复查B超和血常规,若发现囊肿增大或腹水,及时用黄体酮支持黄体功能,避免OHSS加重。
选择合适的移植时机:若囊肿较小且无症状,可在取卵后第5天移植鲜胚;若存在OHSS风险,建议全胚冷冻,待2-3个月后囊肿消退、激素水平稳定时再解冻移植。
生活方式辅助调理:取卵后多喝水(每天2000ml以上)、高蛋白饮食(如鸡蛋、鱼肉),促进腹水排出;避免久坐久站,预防血栓形成。
试管婴儿治疗中,卵巢囊肿的处理需结合囊肿性质、大小及患者身体状况综合判断。建议选择正规生殖中心,与医生充分沟通治疗方案,切勿因担心囊肿而盲目放弃周期或强行移植。记住:科学监测+规范干预,才能让“好孕”如期而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