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“医生说我老公是非梗阻性无精症,睾丸里几乎没有精子,连穿刺都没找到……这种情况是不是只能用别人的精子做试管了?”非梗阻性无精症因睾丸生精功能受损,治疗难度高于梗阻性,但并非完全“无计可施”。随着显微取精技术的进步,部分患者仍能实现“父系遗传”。
非梗阻性无精症:睾丸“工厂”产能不足
非梗阻性无精症约占无精症总数的60%,常见病因包括:
-
遗传因素:Y染色体AZF区域缺失(尤其是c区缺失可能残留少量精子)、克氏综合征(47,XXY);
-
内分泌异常: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(如卡尔曼综合征);
-
后天损伤:化疗放疗、睾丸炎、长期高温环境(如厨师、司机)。
这类患者的睾丸生精细胞减少或停滞在精原细胞阶段,需通过**精准定位残存的“生精灶”**获取精子。
显微取精术:在“沙漠”中寻找“绿洲”
手术原理
医生在显微镜下切开睾丸组织,逐片检查曲细精管,寻找直径较粗、颜色偏浅的“生精小管”(提示可能存在精子)。该技术对生精功能极差的患者(如AZF a/b缺失者)成功率较低,但对克氏综合征、隐睾术后患者仍有30%-50%的取精希望。
术前预测指标
- 激素水平:FSH(卵泡刺激素)<15 IU/L、睾酮正常者,取精成功率较高;
- 睾丸体积:单侧睾丸体积>6ml提示可能存在生精组织;
- 基因检测:AZF c区缺失者可取精,a/b缺失者建议直接考虑供精。
术后注意事项
手术创伤较TESA稍大,术后可能出现短暂肿胀或血肿,需避免剧烈运动2周。若首次取精失败,部分患者可3个月后再次尝试,但需警惕睾丸纤维化风险。
供精试管婴儿:当“自产精子”不可行时
若显微取精多次失败或确诊为“绝对无精”(如无睾症、AZF a/b缺失),供精试管婴儿是合法合规的选择。流程包括:
申请供精:夫妻需提供结婚证、不孕证明,通过伦理审查后进入精子库等待名单(等待时间约3-6个月);
供精筛选:精子库会匹配与男方血型、身高、学历相近的捐赠者精子,避免子代外貌差异过大;
受精与移植:与常规试管婴儿流程一致,但因供精精子经过冷冻保存,受精率可能略低于新鲜精子(约50%-60%)。
非梗阻性无精症患者需先完成染色体核型、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,明确病因后再决定治疗方向。显微取精术前可尝试3个月激素治疗(如HCG+FSH),部分患者或能提升生精细胞数量。供精需选择正规生殖中心,确保捐赠者筛查合规(如排除传染病、遗传病史)。具体方案请与医生充分沟通,理性决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