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-09-29 编者:小美
维度 | 医院注射 | 居家注射(皮下注射) |
---|---|---|
安全性 | 护士操作专业,剂量精准,可及时处理突发情况 | 需经培训,操作不当可能引发感染或剂量误差 |
便利性 | 需频繁往返医院(尤其异地患者),耗时耗力 | 节省时间,减少奔波,适合工作忙碌或交通不便者 |
成本 | 可能产生注射服务费(部分医院免费) | 需自行购买消毒用品和 sharps 容器,长期成本较低 |
监测及时性 | 可同步进行卵泡监测和用药调整 | 需定期到院复查,无法实时处理突发问题 |
技术要求高:需垂直进针3~4cm,避开坐骨神经(臀部外上象限为安全区),非专业人员易因角度偏差导致神经损伤,出现下肢麻木或疼痛。
剂量难把控:国产肌肉注射药物多为粉剂,需用生理盐水溶解后抽取剂量,过程中易因气泡残留或刻度读取错误导致剂量不准,影响促排效果。
并发症风险:注射过浅可能导致药物淤积皮下,形成硬结;注射过深可能刺破血管,引发局部血肿。
接受系统培训:护士会演示注射步骤,包括如何调节预充笔剂量(如果纳芬笔需旋转刻度至医生指定数值)、如何避免注射时药液外漏、如何处理断针等突发情况。建议拍摄视频或文字记录步骤,反复练习至熟练。
坚持定期监测:促排期间需每2~3天到医院做B超,观察卵泡数量(理想范围8~15个)和大小(直径12~18mm为优势卵泡),同时抽血查雌激素(E2)和促黄体生成素(LH)。医生会根据监测结果调整剂量,例如当卵泡直径达16mm时,可能会减少促排卵药物用量,避免过度刺激。
详细记录注射信息:准备“促排日记”,记录每日注射时间、剂量、部位及身体反应(如腹胀程度、体重变化)。若出现注射部位红肿超过3天、尿量减少(每日<1000ml)或呼吸困难,需立即就医排查OHSS。
年轻患者(<35岁,AMH>2ng/ml):初始剂量通常为150~225IU/天(如果纳芬300IU/支,可分2天注射);
卵巢功能减退者(AMH<1ng/ml):可能需225~300IU/天,同时联合生长激素改善卵子质量;
多囊卵巢综合征(PCOS)患者:需从低剂量(75IU/天)开始,缓慢递增,避免卵泡过多(超过20个)。
误区1:“腹部脂肪厚,注射越深效果越好?”
解答:皮下注射只需刺入脂肪层(约3~5mm),过深可能刺入肌肉,反而影响药物吸收。捏起皮肤褶皱后,针头斜面朝上刺入即可。
误区2:“漏打一针,第二天补双倍剂量?”
解答:漏打后需立即联系医生,根据距离下次注射的时间决定是否补打,切勿随意加倍剂量,以免激素水平骤升。
误区3:“促排卵针冷藏后必须升温至室温再打?”
解答:预充式笔剂从冰箱取出后,可直接注射(避免摇晃),无需升温。冷藏药物注射时可能有轻微凉意,属正常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