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“取卵后肚子越来越大,连呼吸都费劲……”28岁的张女士在试管婴儿取卵后第3天,因严重腹胀被紧急送医,诊断为“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(OHSS)”。OHSS是促排卵过程中最令人担忧的并发症,轻则腹胀恶心,重则可能导致血栓、器官衰竭。全面解析OHSS的“来龙去脉”,教你如何早期识别、科学应对,让促排卵之路更安全。
OHSS是什么?为何会盯上促排卵女性?
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(OHSS)是促排卵药物引起的人体对促性腺激素的过度反应,核心机制是“血管通透性增加”。简单说,药物刺激卵巢产生大量卵泡,导致雌激素水平骤升(E2>5000pg/ml时风险显著增加),进而使血管内液体漏出到腹腔、胸腔,引发一系列症状。
高发人群:
OHSS分3级,症状从轻到重如何识别?
轻度(发生率约10%-20%)
- 症状:腹胀、轻微腹痛、恶心,体重增加<3kg,B超显示卵巢直径<8cm,无腹水。
- 应对:无需特殊治疗,注意休息,多喝水(每天2000-3000ml),高蛋白饮食(如鸡蛋、牛奶、鱼),避免剧烈运动。
中度(发生率约5%-8%)
- 症状:明显腹胀,腹痛加重,呕吐,尿量减少(每天<1000ml),B超可见腹水(深度<5cm),卵巢直径8-12cm。
- 应对:需住院观察,静脉补液(补充白蛋白),监测肝肾功能和凝血指标,避免怀孕(可冷冻胚胎,延迟移植)。
重度(发生率约0.5%-1%)
- 症状:呼吸困难、胸水、腹水(深度>5cm),肝肾功能损伤(转氨酶升高、少尿),血液浓缩(红细胞压积>45%),甚至血栓形成(如下肢肿胀、胸痛)、卵巢破裂出血。
如何降低OHSS风险?医生的“3大防护措施”
- 个体化促排卵方案
- 多囊患者:优先选择“拮抗剂方案”或“微刺激方案”,避免使用HMG(尿促性素)等高风险药物,同时减少Gn(促性腺激素)起始剂量(如50-75IU)。
- 高反应人群:当B超显示窦卵泡数>20个,或E2>4000pg/ml时,医生会提前取消HCG扳机(改用GnRH-a扳机),降低OHSS发生率。
- 取卵后“预防措施”
- 冷冻胚胎:取卵后若雌激素过高或卵巢明显增大,建议放弃鲜胚移植,将胚胎冷冻保存,待卵巢恢复后(约1-2个月)再解冻移植,可使OHSS发生率下降70%。
- 白蛋白输注:取卵前30分钟静脉输注白蛋白(10-20g),能有效减少血管内液体外渗,尤其适合E2>5000pg/ml者。
- 生活方式调整
出现这些症状,立即就医!OHSS的“危险信号”
-
腹胀加重:每天体重增加>1kg,或腹围增加>3cm(如肚脐水平测量,从80cm增至83cm以上)。
-
尿量减少:24小时尿量<800ml,或尿液颜色变深(呈茶色)。
-
全身症状:头晕、视物模糊、呼吸困难、单侧下肢肿胀疼痛(警惕血栓)。
-
实验室指标异常:血常规提示红细胞压积>45%,血小板>400×10⁹/L,肝肾功能指标升高。
OHSS会影响后续生育吗?康复后还能促排吗?
多数OHSS患者在1-2周内可自行缓解,不会留下长期后遗症。但重度OHSS可能导致卵巢功能暂时下降(表现为月经紊乱2-3个月),一般3-6个月可恢复。
康复后促排建议:
OHSS虽然可怕,但可防可控。如果你正在促排卵或准备取卵,请务必牢记:“腹胀、少尿、体重骤增”是OHSS的三大预警信号,一旦出现,立即联系主治医生,切勿拖延!同时,不要因担心OHSS而拒绝必要的促排卵治疗——在经验丰富的医疗团队指导下,通过个体化方案和严密监测,95%以上的患者都能安全度过治疗期。记住,你的健康永远比“一次成功”更重要,科学备孕,才能迎接健康宝宝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