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“手术后第3天,伤口突然红肿,还流出黄色液体,是不是感染了?”部分患者术后会遇到这样的问题。腹腔镜手术伤口虽小,但仍有1%-3%的感染风险(来源:《中华外科杂志》)。学会识别感染信号、做好日常护理,是避免并发症的关键。
伤口感染的3个“早期预警信号”
-
局部症状:
- 红肿范围扩大:正常伤口红肿直径≤1cm,若超过2cm或持续加重,需警惕。
- 异常渗液:术后1-2天有少量清亮渗液属正常,若转为黄色、绿色脓性分泌物,伴异味,提示感染。
- 疼痛加剧:伤口疼痛应逐渐减轻,若术后3天仍剧烈疼痛或跳痛,可能为感染表现。
-
全身症状:发热(体温≥38.5℃)、乏力、食欲下降,需及时就医排查感染。
-
高危人群:
-
糖尿病患者:血糖控制不佳会降低免疫力,感染风险增加2-3倍。
-
肥胖者:皮下脂肪厚,易出现脂肪液化,影响伤口愈合。
-
吸烟者:尼古丁会收缩血管,减少伤口血供,延缓愈合。
家庭护理:3步正确处理伤口,降低感染风险
- 每日消毒:
- 用无菌棉签蘸取碘伏(浓度0.5%-1%),从伤口中心向外螺旋式擦拭,直径≥5cm,避免来回涂抹。
- 消毒后覆盖无菌纱布或透气敷贴,若渗液较多,需每日更换2次。
- 避免刺激:
- 术后1个月内不穿紧身衣,减少伤口摩擦;睡觉时避免压迫伤口侧。
- 禁止用手抓挠结痂,让其自然脱落,防止痂下感染。
- 饮食辅助:
出现感染怎么办?及时就医是关键
若怀疑伤口感染,切勿自行处理,需立即就医。医生会根据情况进行:
-
局部处理:清创引流(清除脓性分泌物)、湿敷抗菌药物(如利凡诺尔溶液)。
-
全身治疗:口服或静脉注射抗生素(如头孢类、甲硝唑),疗程通常5-7天。
-
血糖管理: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(空腹血糖≤7.0mmol/L),必要时调整降糖方案。
腹腔镜术后伤口护理需“细心+耐心”,一旦出现红肿、渗液、发热等异常,切勿拖延。建议术后1周、2周定期复诊,让医生评估伤口恢复情况。记住:感染可防可治,及时就医是避免病情恶化的最佳选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