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“我的性激素六项报告里有好几个箭头,是不是得了重病?”拿到密密麻麻的检查单时,很多女性都会感到焦虑。其实,性激素六项就像“人体激素地图”,每个指标的升高或降低都暗示着不同的健康问题。
一、性激素六项:每项指标都是“健康信号兵”
1. 卵泡刺激素(FSH):卵巢功能的“报警器”
- 正常范围:卵泡期3.5-12.5 IU/L(不同医院参考值略有差异)。
- 升高(>10 IU/L):提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;>25 IU/L可能为卵巢早衰;>40 IU/L确诊卵巢早衰。
- 降低(<3.5 IU/L):可能是下丘脑或垂体功能减退(如席汉综合征)。
2. 黄体生成素(LH):排卵和多囊的“指示针”
- 正常范围:卵泡期2.4-12.6 IU/L。
- 临床意义:
- LH/FSH比值>2-3,伴睾酮升高,提示多囊卵巢综合征(PCOS)。
- 排卵前LH骤升(峰值>40 IU/L),预示24-48小时内排卵。
3. 雌二醇(E2):雌激素水平的“晴雨表”
- 正常范围:卵泡期46-607 pmol/L。
- 异常解读:
- 偏低(<46 pmol/L):卵巢功能低下、卵巢早衰、席汉综合征。
- 偏高:可能是卵巢颗粒细胞瘤、服用雌激素类药物,或卵泡发育异常(如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)。
4. 孕酮(P):排卵和黄体功能的“试金石”
- 正常范围:卵泡期<3.2 nmol/L,黄体期9.5-89 nmol/L。
- 关键意义:
- 卵泡期孕酮>3.2 nmol/L,提示可能已排卵或存在黄体化未破裂卵泡。
- 黄体期孕酮<15.9 nmol/L,提示黄体功能不足,可能导致月经提前、流产。
5. 睾酮(T):女性雄激素的“警戒线”
- 正常范围:0.29-1.67 nmol/L。
- 升高风险:多囊卵巢综合征(PCOS)、肾上腺皮质增生、卵巢男性化肿瘤等,可表现为多毛、痤疮、脱发。
6. 泌乳素(PRL):乳汁分泌和月经的“调节器”
二、不同疾病的“激素六项特征”,对照看看你属于哪种?
1. 多囊卵巢综合征(PCOS)
- 典型表现:LH/FSH比值>2-3,睾酮轻度升高,雌二醇正常或轻度升高,B超显示卵巢多囊样改变。
- 伴随症状:月经稀发、多毛、痤疮、肥胖。
2. 卵巢早衰(POF)
- 典型表现:FSH>40 IU/L,雌二醇<46 pmol/L,LH升高。
- 伴随症状:40岁前闭经、潮热盗汗、失眠、不孕。
3. 高泌乳素血症
- 典型表现:泌乳素>25 ng/ml,伴月经稀发、闭经、非哺乳期溢乳。
- 注意:一次检查升高需复查,排除应激(如抽血前剧烈运动)影响。
4. 黄体功能不足
三、检查报告异常?别慌!先做好这3件事
- 复查确认:单次指标异常可能受情绪、药物、检查时间影响,建议1-2个月后复查(月经第2-5天最佳)。
- 结合症状和B超:激素结果需结合月经史、超声(如卵巢多囊样改变、内膜厚度)综合判断,避免单一指标误判。
- 针对性治疗:
性激素六项检查是诊断内分泌疾病的“黄金标准”,但报告解读需结合个体情况。如果你的检查结果异常,或伴有月经不调、不孕、多毛等症状,请及时到正规医院妇科或内分泌科就诊,医生会根据你的病史、症状及其他检查(如B超、甲状腺功能)制定治疗方案。切勿仅凭报告自行用药,科学就医才是健康的保障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