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为了查卵巢功能,我昨天刚做了B超,今天医生却说时间不对,让我重新查……”准备不足可能导致B超结果不准确,不仅浪费时间金钱,还可能延误诊断。想通过B超准确评估卵巢功能,这些细节你必须知道。
选对检查时间:月经周期第2-4天最佳
卵巢B超检查需在月经周期的基础状态(卵泡期早期)进行,即月经来潮第2-4天。此时卵巢内的窦卵泡尚未开始发育,数量最稳定,能真实反映卵巢储备功能。若月经周期不规律(如闭经),可在排除怀孕后随时检查,但结果解读需更谨慎。
错误示例:在月经干净后10天(排卵期)做B超,此时优势卵泡已长大,窦卵泡数可能被掩盖,导致“卵巢储备正常”的误判;而月经前检查可能因黄体形成,影响卵巢大小和回声的判断。
选对检查方式:经阴道B超更精准
卵巢B超分为腹部B超和经阴道B超两种:
- 经阴道B超:无需憋尿,探头直接进入阴道,距离卵巢更近,能清晰显示窦卵泡数量、卵巢体积等细节,尤其适合肥胖、肠气较多的女性,是评估卵巢功能的首选方式。
- 腹部B超:需提前憋尿使膀胱充盈(约饮水500-800ml,等待1-2小时),但受腹壁脂肪、肠道气体干扰,图像清晰度较低,可能漏检小卵泡。
建议:有性生活的女性优先选择经阴道B超;无性生活者可选择经直肠B超或腹部B超(需充分憋尿)。
检查前避免这些行为:以免影响结果
- 避免剧烈运动:检查前1天避免跑步、跳绳等剧烈运动,防止卵巢位置变化或卵泡刺激。
- 避免阴道用药或冲洗:经阴道B超前24小时内不要使用阴道栓剂、凝胶或冲洗阴道,以免影响探头消毒和图像清晰度。
- 避免情绪紧张:过度紧张可能导致盆腔肌肉收缩,影响卵巢显示,检查时可深呼吸放松。
检查时配合医生:清晰沟通病史
检查时需主动告知医生以下信息,帮助医生更准确解读结果:
- 末次月经时间、月经周期是否规律;
- 既往卵巢手术史、放化疗史;
- 是否有潮热、盗汗、月经减少等症状;
- 近期是否服用过激素类药物(如避孕药、促排卵药)。
看懂检查报告:重点关注3个核心指标
拿到B超报告后,无需纠结复杂术语,重点看以下3项:
- 卵巢体积:正常范围3-10ml,<2ml提示卵巢缩小;
- 窦卵泡数(AFC):单侧5-7个为正常,<5个提示储备下降;
- 卵巢回声:均匀为正常,增强或不均需结合其他检查。
注意:报告中的“卵巢多囊样改变”(单侧卵泡数≥12个)与卵巢早衰无关,可能提示多囊卵巢综合征,需进一步查激素水平鉴别。
检查后该做什么?分情况处理
- 结果正常:若年龄<35岁、月经规律、无不适症状,每年常规体检即可;若有生育计划,可监测排卵指导备孕。
- 结果异常(如卵巢缩小、窦卵泡少):及时到妇科或生殖科就诊,进一步检查性激素六项(FSH、LH、E2)、抗苗勒管激素(AMH),明确是否存在卵巢功能减退或早衰。
- 确诊卵巢早衰:遵医嘱进行激素替代治疗(如戊酸雌二醇片),改善症状并预防骨质疏松、心血管疾病等远期并发症;有生育需求者尽早咨询辅助生殖技术(如试管婴儿)。
B超检查是卵巢功能评估的“第一步”,但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。建议选择正规医院,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检查,避免因时间、方式不当导致误诊。若出现月经异常、雌激素缺乏症状或B超提示异常,务必及时就医,早发现、早干预是保护卵巢健康的关键。